3月31日,中国迎来了第三批自由贸易区,国务院分别印发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第三批7个自贸区总体方案,同时发布上海自贸区“3.0版”整体方案。国务院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各省(市)副省(市)长回答记者提问。
4月1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自贸区3年成果与未来规划。《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上海自贸区将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联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其中,许多措施将对创新企业的投资、融资有重要推动。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正考虑对外资股权融资实行新的管理办法,正在与相关部门研究具体办法。
对于中国海外企业回国融资或上市的需求,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欢迎优质海外企业回国利用境内资本市场发展,但具体操作要按照国家有关安排来开展。
5方面规划与创投密切相关
3月31日,被称为上海自贸区“3.0版”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由国务院发布。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2017年重点工作包括5个方面,每个都与创新、创业、创投密切相关: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加强自贸试验区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自贸试验区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
上海自贸区将重点加强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清单“四张清单”建设。这对中国企业利用外资、境外投资,有直接影响。
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方舟介绍,上海自贸区每月实到外资达5.2亿美元,中方对外投资累计546多亿美元。
中国许多创业公司融资对象为美元基金,意味着被认定为外资企业。上海自贸区以负面清单形式,让外资企业享受与境内企业同等待遇,即“法无禁止皆可为”。同时,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依规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运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上海自贸区“3.0版”方案还表示,要最大限度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进金融服务、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维修、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
同时,创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高端服务领域的贸易便利化。
科技金融:主推科创板、投贷联动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投贷联动试点,将作为上海自贸区2017年改革的工作之一加强建设。上海市政府发布会资料显示,“发挥科技金融的助力作用。用好现有FT账户、人民币资金池、外汇集中运营管理等金融创新试点,加强投贷联动试点、(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建设,推动金融创新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同时,上海自贸区“3.0版”方案也表示,要深化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试点,完善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深化推进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模式创新。
同时,上海自贸区将结合新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突破重点产业发展制度瓶颈,搭建重点产业研发转化平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而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快速获权、确权、维权的的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被作为提升创新要素配置功能的重要承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