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17/4/7】  【来源:】  【点击:

上海自贸区提出,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4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可以在国内上市,不过外国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安排,则要按照国家部署来推进。

根据《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上海要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合作,稳妥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吸引沿线国家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国务院1月17日公布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提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依规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运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不过,对于注册在国外的外资企业能不能在国内上市,也就是俗称的国际板。今年2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称,这件事情我们在继续予以研究。方星海称,国际板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障碍,比如会计准则标准、市场监管规则,境外和境内都不太一样。“如果要推出国际板,相关的制度规则要做一些调整。”方星海当时表示,“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一直在研究,我们没有一个时间表。”

在进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3.0阶段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又有所调整,要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基于上海丰富的金融资源,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更成为题中之义。

“我们研究设计了相关的工作方案,重点是把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服务中心。”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76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364.66万亿元。

另外,至2016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9647只,比上年末增加3733只,其中股票1226只,增加101只。2016年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8056.45亿元,比上年减少7.5%;发行公司债25547.20亿元,增长46.7%。

“除了上市,(优质境外企业)更多可以利用债券市场来发展。”李军说。

3月16日,世界第二大原铝及铝合金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00486.HK,RUSAL,下称“俄罗斯铝业”)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首期10亿元熊猫债,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我国发行的首单熊猫债券。

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根据中诚信的统计,2016年全年熊猫债共计发行1290.4亿元,较2015年增长893%。

俄罗斯铝业此次发行熊猫债券,总规模为100亿元,目的是为了用于采购国内设备。同时,此次熊猫债的发行,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沿线国家企业的融资渠道。

李军表示,除了发债,也鼓励保险公司为“一带一路”风险主体提供相应保险产品,为企业的海外出资,承接一带一路业务提供保障。

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上海自贸区还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建设保险等业务,为企业海外投资、产品技术输出、承接“一带一路”重大工程提供综合保险服务。支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发展。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2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