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做强四大优势产业 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发布时间:2016/12/30】  【来源:】  【点击: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双柏县积极顺应发展大势,主动融入省、州发展大局,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四大重点产业。通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全省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滇中重要的林产品加工基地,到2019年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力争2020年达60%以上,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巩固提升 做强做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近年来,双柏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绿汁江流域热作产业开发已成气候。目前,该县葡萄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枣类面积达6500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4.6万亩,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全县共种植蔬菜9.7万亩。山地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共有规模养殖场138个,发展养殖重点户1611户,实现肉类总产量3.7万吨,畜牧业产值有望突破8.6亿元。

“十三五”期间,该县依托楚双南下、彩横向、绿汁江三条经济带和高、中、低海拔特色优势产业带,重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一批有机绿色果蔬、特色生态畜禽等农业示范园,发展一批集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庄园,着力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县。通过巩固提升现代烟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坚持走“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路子,不断夯实粮烟发展基础,确保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烟叶销售收入保持在2.2亿元以上;提升特色农业,以建设万亩基地、打造亿元产业、发展亿元企业为目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流转,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发展庄园经济,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着力打造一批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做强现代林业,积极推动林药、林果、林菌、林菜、林草、林花等林下经济发展,加快争创全省现代林业重点县,集中力量推进滇中林产品加工园建设,打造5个以上产值超5亿元的现代林业龙头企业;做大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进肉牛肉羊生态养殖,加快发展家禽等特色养殖,积极争创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力争到2019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值达24亿元以上,力争2020年达26亿元以上的目标。

融合发展 做精做美旅游文化产业

随着彩、双新、弥楚高速等公路相继开通,绿汁江、马龙河流域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戛洒江一级电站三江湖库区的建成,哀牢山国家公园建设项目的实施,该县具备打造农业观光、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和民族文化体验的全域旅游条件。据统计,该县“十二五”期间共接待游客达257.3万人次,年均增长18.3%,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3.1亿元,年均增长24.8%,旅游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该县以县城为重点,以乡镇为支撑,围绕建设“一城六区三走廊”的发展布局,建成产品种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服务规范健全的旅游文化体系。通过发展旅游文化景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打造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做好旅游文化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大文章;做精旅游景区,认真做好旅游文化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招商等工作,加快推进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哀牢山国家公园、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三江湖旅游景区、绿汁江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成功创建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2个3A级景区。做美乡村旅游,按照全域旅游要求,坚持“一村一景点、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加快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保障,积极推进妥甸生态休闲旅游县城、

嘉哀牢古镇、大庄融合发展小镇、法脿民族文化旅游小镇、大麦地特色农业观光小镇建设。着力打造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事、果园游览、乡土文化体验、农庄度假等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文化繁荣,大力保护传承彝族语言文字、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创作推出一批展示双柏民族文化的小说、散文、诗歌、彝剧、彝戏、影视等文学艺术精品,不断积淀丰厚双柏旅游文化底蕴。打造节庆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的知名度、影响力,统筹办好法脿虎笙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彰显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独特魅力,力争实现到2019年旅游文化产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2020年达15亿元以上,全县旅游经济指标和旅游投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目标。

释放潜能 做活做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8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890亩,种植区域覆盖8个乡镇73个村委会1360个村民小组,预计实现年产值18224万元。

“十三五”期间,该县突出“一带一区”建设,通过在全县8个乡镇适宜种植的山区、半山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发展医疗服务、开发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多元化健康服务,深入实施产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品打造、研发创新服务、人才团队培引、云药市场推广、重大项目推引七大工程,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培植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统筹利用彝医彝药、康体养生、生态休闲旅游等优势资源,加快构建一批以医疗保健、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养老、运动健身等为主体的健康体验园区和康复保健、养生养老基地,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立足打造“云药之乡”品牌,以白扁豆、茯苓、佛手三个重点品种为主,兼顾发展砂仁、三七、重楼、黄精、白芨等市场需求品种,集中力量推进妥甸、爱尼山、独田、

嘉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示范带建设和安龙堡、大麦地白扁豆种植区建设,培育壮大中药材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到2020年,至少1个品种获GAP备案,力争实现3个品种获GAP备案。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知名药企的合作交流,引进和培育一批集种植、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优势企业,形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加快健全中(彝)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彝)医药服务能力,力争建成县级公立中(彝)医院,积极推进中(彝)医药服务向乡镇、村(社区)覆盖,力争到2019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力争2020年达17亿元以上的目标。

培育品牌 做特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业

近年来,双柏县依托核桃、冬早蔬菜、葡萄、青花椒、畜(禽)肉类以及林木林化林板精深加工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充分发挥妥甸酱油、白竹山茶、野生食用菌等传统绿色食品品牌效应,着眼培育品牌、做特做优,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业。2015末,该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共有13家,主要包括精制茶、果蔬、冷鲜肉、调味品、食用菌、软饮料等加工企业,绿色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1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5户,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生物日化、纺织、防盗门制造四大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8%。

“十三五”期间,该县突出产业集聚发展,以县城工业园区和大庄工业园区为布局重点,根据配套产业基地、原料基地建设等情况,适时在其他乡镇布局轻型化、清洁化、绿色化的加工园区。通过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消费品制造业,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增强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业在全县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为双柏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和食品行业准入条件,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企业向“高、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把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生物日化、纺织、防盗门制造、机制木炭加工业培育成支撑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加强与发达地区先进食品消费品行业、企业的联系合作,搭建平台,主动对接行业中的优胜企业,依托县工业园区促进先进产业企业转移。支持企业开展上下游行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兼并重组,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行业集中度,力争到2019年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力争2020年达35亿元以上的目标。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