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或有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6/12/2】  【来源:】  【点击:

上海自贸区关于航运发展将延续此前国务院“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不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

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探索之路始于2009年,经过近年来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由于法律、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短板,目前上海距离巴拿马、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级航运中心仍有距离。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卫国认为,上海要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就是和国际惯例接轨,在船舶航运管理体制、船舶注册制度、航运保险、通关制度、贸易便利化、境外所得免征利得税和薪俸税等方面效仿成熟的自由港做法,香港是一个可以就近仿照的例子。“航运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国的航运业就已经向世界开放。给航运业多一些开放和自由,乱不了。”张卫国表示。

据了解,香港一直以来实行自由港的政策,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航运业入驻,从而带动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长期繁荣。此外,香港注册的船舶是免税的,再加上简约税制,令公司的经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副研究员徐美芳认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园区存在几个方面的差距。首先在监管理念上,目前上海仍有海关、税务、检疫等多个国家部门监管,而自贸区则倡导诚信法治建设,强调企业监管的理念;在贸易方式上,自贸区的贸易方式不仅有本地交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期货交易乃至保税期货交易,而且后两者的交易比重较大,但上海目前的贸易方式仍以本地交易为主,后几种贸易方式仍在摸索之中。此外,上海现在的政策开放度也不及其他自贸区。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进入迈向实现2020年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尽管此前由于资金、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航运中心建设进展不尽人意,不过随着上海自贸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上述限制或将被逐一扫除,上海航运中心将在未来获新一轮发展。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