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一直以来,中缅两国如同“胞波”一样(缅语译为兄弟),情谊源远流长。作为毗邻缅甸的瑞丽,一直以来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外交,瑞丽试验区的先行先试都为我省乃至全国对外交流书写了“瑞丽范本”。
部门联动贴心服务
长期以来,瑞丽的外事部门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不断加大与缅甸等邻国的交往力度,有力地推动了经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旅游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三年来,接待缅甸代表团21批500余人次,印度、泰国、孟加拉、日本及香港地区的重要代表团12批300余人次,缅甸、印度、泰国、美国、日本等驻华使节6批20余人次。同时增进了驻缅甸使领馆的沟通交流和友谊。
长期以来,瑞丽市侨办、侨联依托亲情乡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缅甸20余个重要社团协会、200多位重要侨领侨商、回国创业的新侨老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交往,为侨胞们熟悉了解中国国情、省情、州情、市情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搭好平台、创造条件。三年来,我们坚持以联谊促进感情,以服务强化联系,以文化提升认同,以机遇促进事业,以活动带动互动,多管齐下涵养和培育侨界资源。
民间外交
让两国边民得实惠增感情
为了让两国边民共享发展成果,真真正正得实惠,瑞丽市近年来一直积极努力开展民间外交,充分发挥NGO组织的亲民、惠民、利民作用,让中缅两国边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4年9月,经缅甸掸邦省政府同意,由瑞丽市妇联牵头成立的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在缅甸木姐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缅甸注册的非政府组织。截至2015年底,瑞丽市妇联和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为南坎灾区的村民送去价值5040元的医疗用品和救灾粮食2吨;为缅甸困境儿童送去衣物2600余件;对到中国打工的400余名缅籍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并免费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携带情况;为木姐第一高中捐赠学习课桌35张、椅子120个;与侨联、侨办共同争取到400套中文教材、缝纫机5台、锁边机2台、电熨斗2个及缝纫用具等总价值折合缅币115.4万元的器材,为木姐地区105码尼姑学院开展“中文及缝纫培训”。
2014年11月,共青团瑞丽市委成立了“中缅友好青年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加强胞波情谊,提升交流层次为服务宗旨。截至2015年底,服务队先后到瑞丽、缅甸木姐等地的学校、孤儿院、企业以及贫困农村开展了活动17次,参与志愿者近400人次。为一名缅籍唇腭裂患儿争取到昆明第一人民医院免费救治的机会;为木姐孤儿院筹集物资和捐款1万多元。为缅方灭蚊志愿队争取了1万元人民币购买灭蚊设备;与云南联合电力有限公司共同为缅甸班达村援建了总额人民币49万元的共青团希望水窖1 X工程;与世界宣明会联合开展了中缅跨境儿童冬令营活动,共400名儿童参加,其中包括214名跨境家庭儿童;为一名缅籍先心病儿童申报了《爱佑慈善基金会骨贫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项目资助》,发动倡议筹集其和家人赴昆明治疗的费用20000余元;联合中缅友好协会向缅甸南坎明德五戒中学赠送一批书籍、篮球、足球等体育用品。
扩大对外农业合作 携手共谋产业发展
缅甸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农业开发前景,作为与缅甸山水相连的瑞丽,开展中缅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为此,瑞丽市一直在探讨与缅甸的农业合作。
瑞丽与缅甸的农业合作按照“政府倡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的原则进行。经过1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瑞丽与缅甸的跨境农业合作有替代种植和民间合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缅甸掸邦的木姐、九谷、腊戍、南度、木帮、东枝及克钦邦第一、第二特区的迈扎央、木巴坝、南伞坝等镇区,沿瑞丽边境线纵深深入(直线距离)20-30公里,少数深入近百公里。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合资开发、参股开发、独资开发、公司农户合作、租赁耕种。目前,在上述五种合作形式上,以租赁耕种最为活跃。在跨境农业合作的实践中,随着合作项目的增多,合作程度的提升,合作领域的扩大,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境外原因,也有国内原因和企业自身原因。
为了规范中缅农业合作形式,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瑞丽率先启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缅农业发展规划》,并委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进行规划编制。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缅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是五个专项规划,即中缅合作建设100万亩有机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中方核心区10万亩)、100万亩有机生态热带水果(柠檬)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中方10万亩)、10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中方4万亩)、生态畜牧水产产业发展规划、5平方公里植物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以协会为载体 搭建中缅交流新平台
2013年10月2日成立了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积极倡导加强沿边人文交流。在组织举办传统的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缅边境经济交易会等传统节会上加大了力度,改善和提升节会的档次和水平。市领导还亲自参与中缅人文交流活动,大力支持《中国远征军》、《舞乐传奇》等影视作品在中缅边境地区的拍摄工作、向境外捐赠民族文化书籍和音像制品、鼓励中缅边境地区妇女组织开展交流、邀请缅甸知名专栏作家和媒体到瑞访问。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委宣传部、市侨联侨办、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等部门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作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人文交流的正能量在缅甸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正日益扩散。
创建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
1993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瑞丽开通跨境旅游业务,瑞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先行先试开通中缅跨境旅游。从1993年至2004年,通过瑞丽、畹町、弄岛等口岸出入境的边民互市、边境旅游人数超过了两千多万人次,带动了瑞丽宾馆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相关要素行业的全面发展,直接从业人员达万余人,有力地带动了其他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拉动了缅甸木姐、南坎、九谷等边境城镇的经济发展。中缅边境睦邻友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其影响范围已经辐射到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领域。2005年9月,由于国家禁赌政策的影响,公安部暂停了云南省外公民的中缅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政策,中缅边境旅游遭受严重打击。2009年,中缅边境旅游彻底关停。
多年来,无论是边境旅游的开通还是关闭,中缅两国的地区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协会、旅游企业都一直在积极交流,共谋发展大计,对双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工作依然常抓不懈,毫不放松,时刻为边境旅游的恢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2013年12月,中缅边境旅游正式恢复,目前已经开发营运瑞丽—木姐、南坎一日游;缅甸纵深自驾9日游精品旅游路线。中缅跨境游开通后,仅2015年1-9月瑞丽市就接待海外旅游者12.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1%,口岸入境一日游人数为1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国内旅游者174.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53%,旅游业总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20.86%。瑞丽市委、政府以及旅游部门趁势而上,抓住中缅跨境游开通的有力时机,主动谋划,积极与缅方沟通,双方共谋跨境旅游发展,绘就美好蓝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现如今,再来回味陈毅元帅的这首诗。中缅两国如同胞波兄弟般的情谊,在瑞丽与周边缅甸城市关系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种兄弟般的情谊不仅有着两国边民之间血脉亲情基础,更有着政府间的互信往来。一本中缅两国情谊的诗卷在沿边开放前沿瑞丽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