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商丘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55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78.95%。
作为全国六大路网性枢纽之一、全国特大型铁路枢纽城市,河南商丘是如何抓住机遇,利用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
整合资源发展物流产业
河南省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也是物流大省,目前河南在物流集群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河南省委、省政府已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紧紧围绕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战略支撑,全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力度,政策叠加的组合效应逐步显现,全省物流业呈现出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河南商丘既是中原经济区的东部门户城市,又是淮海经济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丘经济发展的“磁石效应”日益凸显。在“十二五”期间,商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16亿元,路网总里程20823公里,公路密度236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于一体的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在此背景下,物流成为商丘打造枢纽经济的核心与关键。目前,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等在商丘加速崛起,形成农产品、食品、建材、冷链为主导的四大商贸物流集群,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政策支撑打造枢纽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近年来,商丘提出了以枢纽经济为引领的发展战略。物流业是枢纽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也是商丘的支柱产业,目前物流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9%左右。
发展物流产业,商丘市委书记曾提出几点要求:加快物流体系建设,集聚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同时,增创现代物流产业后发优势,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还要扩大物流产业经济增长点,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成效。努力培育物流信息产业,建设商丘物流信息港,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化,产业管理规范化,积极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实现物流产业发展新突破,以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带动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充分挖掘交通枢纽对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多种生产要素的集聚扩散功能,商丘正大力发展多种产业辐射经济模式,力争加快推进枢纽经济,以交通优势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通达商丘”,实现商丘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打造陆港物流体系,形成多市联运、多港联运的格局;打造综合保税物流体系,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全力打造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使当地及周边区域的企业都能乘“一带一路”东风,将商品远销海内外;打造商贸物流体系,利用大型商贸企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商丘商贸物流比较发达,但高端制造业欠发达,针对这个建立专项物流平台,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冷藏冷链专业园、汽配电商产业园,以及重点打造的中部国际电商产业园项目等专项物流园区,让各类工业产品都能在商丘集聚、分拨、配送。
商丘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推进枢纽经济发展。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让现代物流业成为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全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和主导产业。
品牌落户带动产业升级
商丘市物流通道、物流节点、物流载体、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浙江传化集团、九牧王、舒华、华润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发展;中国制冷产业基地、中国制鞋产业基地、中国超硬材料基地等一个个火热项目集聚发展,特别是高铁时代来临,使商丘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迎来重大利好。
2016年,商丘的安踏产业园运动鞋年产量达360万双,安置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年产值约2.5亿元。当地的农产品交易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和东南亚多个国家。
围绕从物流大省向物流强省迈进的目标,河南省走“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同时,物流业还要与制造业、农业和流通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真正使工业经济更加集约高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部署,进一步理清物流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举措,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积极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全力推动以物流业为支撑的枢纽经济发展,努力打造以现代化立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通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业作为商丘市的一项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发展优势日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