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亚洲国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亚洲国家坚持拥抱而非排斥经济全球化,始终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
张高丽指出,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行稳致远。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的增速、经济发展的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动力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2016年在世界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亚洲要当好经济增长“主引擎”
张高丽表示,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机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50%。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的状态。但据3月23日公布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2017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世界政治经济出现较大起伏变化,但亚洲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力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与2015年度相比,亚洲主要经济体2016年度综合竞争力排名仍维持相对稳定位置,多数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排名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其中,中国依旧表现稳健,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报告》中提到。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近几年来,针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之声有增无减,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全球化遭受挫折。“亚洲和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并已崛起为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论坛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与呼。”周文重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大国智慧
3月23日发布的《亚洲竞争力2017年度报告》称:“在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国际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一枝独秀。”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61个相关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
张高丽指出,怀着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的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发展、造福人民。“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的协议,加强互联互通、产业合作、金融支持,一批重大的项目建设落地,带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获得了初期的收获。”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在论坛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亚行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将其投融资的经验推广到沿线国家,进一步支持亚洲地区的一体化。
谈到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张高丽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中国开放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而且随着发展只会越开越大。“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