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主攻优势产业 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7/2/19】  【来源:】  【点击:

红河州始终“把变输血为造血”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宜生态则生态,选择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突出特色打造板块。针对贫困地区大部分地处山区的实际,以红河两岸低热河谷为主轴,建设红河谷绿色农业产业廊道,对海拔800米以下河谷地带发展热区果蔬、花卉等产业,海拔800米至1600米左右中半山区发展水果、蔬菜、药材、梯田红米、特色养殖等产业;海拔1600米以上高山区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和山地牧业。大力打造红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北部建成24个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南部建成67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示范带动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协调联动发展。

菜单管理帮扶到户。推行“扶贫项目菜单式管理”,注重选择产业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找准结合点,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2至3个产业项目,每户贫困户都参与其中的1至2个产业项目。绿春县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贫困户脱贫手册》产业扶贫“菜单”中自愿选择1至2个项目,以户均最高限额2000元予以产业扶持。弥勒市按户均3000元标准,安排761万元对22个贫困村2537贫困户进行小产业扶持。泸西将发展果蔬种植和养殖项目形成“菜单”,建档贫困户自助选取“菜单”,由乡镇根据种养规模给予4000元的产业扶持。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产业资金5.42亿元,户均扶持约8500元,受益贫困户6万余户,预计人均增收1000至2000元。

龙头带动抱团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建档贫困户”的方式,强化企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连接到产业链上,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增值带来的收益。红河县创建种仔猪、禽苗孵化、水产育苗、小黄牛养殖、工厂化育苗“五大中心”,以入驻企业为平台,为贫困户提供了优质鸡苗25万羽、生猪600头、鱼苗160万尾。蒙自市每年安排奖励资金150万元,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

创新模式拓宽路径。坚持长短结合,既重视发展“短平快”项目,又注重发展“利长远”项目。在南部县示范推广稻鱼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5.25万亩,亩均综合产值超过8000元,成为哈尼梯田保护开发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的成功范例。积极探索持续资产收益增收途径,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弥勒市西三者衣村委会34户贫困户入股润垚农业公司,预计户均年股利分红5000元;虹溪镇27户贫困户将产业补助资金入股白云益农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预计实现户均年分红1500元,并按协议逐年递增。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园区、项目、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