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讯,2015年7月,时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一份关于外高桥保税区检验检疫部门在自贸区实施“空检海放”新模式的专报上热情批示:“向检验检疫局表示感谢,我们就是要多出这样的措施。”
作为履行国门把关职责的执法部门,如何平衡好“放、管、服”三方面工作,始终是外高桥保税区检验检疫人不停思考的问题。2015年,上海检验检疫局审时度势推出了“十检十放”货物分类管理模式,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再一次走在了改革前列。
针对保税区内进口食品及消费品品多、量大、货急的特点,检验检疫部门率先在进口食品、部分服装面料产品当中试点“空检海放”模式,通过对空运样品的提前检验,实现海运大批量货物的快速核放。
截至目前,外高桥保税区采用“空检海放”模式进口的奶粉已超过1.1万余吨,货值超过2亿美元,服装逾5000件,实现了进口货物接轨国际速度。
在“十检十放”系列措施当中,还有诸如“快检快放”、“边检边放”等多种便利化监管模式,如“边检边放”模式,将资源类商品的查验、检测、出证等流程由“串联”优化为“并联”,使通关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以内,“少检多放”模式针对不同风险产品进行差异化监管,目前对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查验比例最低可下调至30%。
3年来,保税区办不断推荐优秀企业参与改革试点,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使之符合试点要求,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改革的红利。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内采用“边检边放”模式进口的资源类商品,较2013年增长12.4%;采用“即查即放”的产品年通关批次超过2万批,在全上海口岸位列第二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工业品“快检快放”的企业已达到19家,实施便利化监管的货物金额累积超过2亿美元。
外高桥保税区内“十检十放”便利化监管范围已从最开始的进口食品扩大至消费品、工业品、资源类产品、医疗器械等十余类商品,受惠企业不仅有索尼、香奈儿、星巴克、联想、IBM等世界著名企业,也有信扬电子、康奈视等一批中小规模企业。
检验检疫部门这种以诚信管理为基础、分类管理为手段的“十检十放”模式完美地平衡了把关与服务,为外高桥保税区贸易环境持续优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