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海内外各方关注的焦点也从候选人对决转移到未来政策走向上来。鉴于此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国内遭到的大量反对和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对TPP的不支持态度,不少观察者认为TPP事实上已经搁浅。专家指出,TPP之所以面临今天的局面,与其标准过高、包容性不强、普惠性不够、动机不单纯等因素相关。相比之下,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的亚太自贸区(FTAA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一带一路”倡议及一系列双边及多边自贸协定等“中国方案”无疑更加符合世界需要。
事实上,TPP在国企私有化、生产技术、劳工权益、环境资源等很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也让一些参与国感到头疼。越南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阮文毅表示,与其他的TPP成员相比,越南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技术过时,因而处于不利位置。加入TPP后,越南农业的竞争力可能被削弱,面临的挑战多于获得的机遇。
那么,中国对于TPP又是什么态度呢?中国商务部曾经明确指出,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中方希望TPP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然而,按照TPP相关标准,即使是作为拥有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且同时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一定时期内也难以顺利加入。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经济长期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以各种形式粉墨登场,但是各经济体及其民众发展经济、释放潜力、拓宽市场、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的诉求却并未改变。因此,只有重视经贸协定本身的包容性和普惠性,才能凝聚共识,寻找到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的“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已于去年底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RCEP谈判等也在持续推进……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中国积极倡导并参与的经贸合作框架将更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客观地讲,“中国方案”之所以日益受到世界重视,与其在促进各经济体开放共赢方面的良好表现密不可分。例如,仅在境外合作区方面,今年1—9月份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56家合作区累计投资179亿美元,入区企业1045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达16.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