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非森林管理学习平台第三届国际学习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非双方林业部门的政府领导、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林业企业代表围绕森林治理、可持续经营、提升中非林产品贸易合法性以及加强绿色海外投资等重要议题展开了阐述和交流。
来自加纳、喀麦隆、莫桑比克、刚果(金)、乌干达等非洲各国的各级官员、专家呼吁各方采取行动,促进中非木材贸易合法性,建立木材来源的认证体系,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缓解当地最紧迫的贫困问题,提高生计,从而更好地为中非林业贸易合作添砖加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陈绍志表示,非洲自然禀赋优越,森林资源丰富,这不仅是非洲也是全球的宝贵财富。但在森林治理方面,非洲仍面临很多问题。而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拥有助力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等,可以帮助非洲更加充分地发挥森林自然生长和利用的能力,给予良好的森林经营。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森林治理已不单纯是一个林业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的综合性问题。正因如此,社会各界的利益相关者都应参与其中。
近年来,随着南南合作地位和重要性的不断上升,南南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合作蓬勃发展。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中国是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与发展中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领域、多形式和多层次的合作。中非森林管理学习平台就是中国与非洲在专业领域开展机制化的交流沟通、共谋发展、共商合作的有益尝试。中国愿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和理念,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希望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实践,解决自身发展问题。
据了解,非洲是中国重要的林产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国。中非林业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扎实,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强林业领域的合作,符合中非林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中非林业合作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中非国际贸易中,中国政府始终要求中国企业在合作中遵守当地法规、国际公约、中国政策;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文化和古迹;同时,中国的合作要有利于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利于当地社区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福祉。
中非森林管理学习平台是一个多利益相关方的论坛,于2013年在北京启动,旨在加强中国与非洲在森林管理方面的理解、合作和联合行动。本届国际学习交流会由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欧洲森林研究所欧盟FLEGT基金、全球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