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为“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支撑

【发布时间:2016/10/21】  【来源:】  【点击:

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记者陈力 通讯员徐亦达)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是面向俄蒙、通联欧洲对外开放的门户省份。分布在其边境线周围的18个“公、铁、航”口岸,犹如18粒璀璨明珠,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重要战略支点。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口岸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口岸优势,大力转变口岸发展方式,形成内外联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口岸经济格局,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内蒙古外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设施联通是推动口岸经济的先决条件。公路方面,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已建成一级公路,室韦、甘其毛都已建成一级一辅公路……口岸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重点边境口岸城镇与国内中心城市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连通;铁路方面,中蒙商定使用标准轨道修建4条跨境铁路,其中,策克铁路跨境通道已经开建,珠恩嘎达布其铁路口岸选址工作已经完成;航空方面,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满洲里、二连浩特、海拉尔、阿尔山等机场分别开通了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航线。

要想打造口岸经济链条,除了要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要有与之配套的现代化物流枢纽平台。拥有“四港一中心一口岸”(铁路港、公路港、仓储港、信息港、生活服务中心、铁路口岸)的沙良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就是典范。熙熙攘攘的货车车流、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井然有序的分拣作业……一进园区,记者便感受到了陆路港口的现代气息。“自从今年7月,天津无水港落户园区,我们就拥有了港口服务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大宗货物区域中转集散、保税监管、国际国内多式联运、货物仓储配送等诸多功能。”呼铁局外经集团负责人刘洁骄傲的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正在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对接,计划年内试运行中欧、中亚国际集装箱班列,进一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发展口岸经济,通关效率是关键。而在这点上,乌拉特海关监管科副科长张彬深有体会,“过去,甘其毛都口岸只开放1条通道,一辆车想要通关至少要7、8分钟,如今通道扩充到5条,通关时间被压缩到了10秒钟。此外,我们还投入使用“H986车辆快速检测系统”,实现了非侵入式检查,减少了货物装卸时间,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内蒙古商务厅副厅长、口岸办主任郭刚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为落实国家‘三互’打通关建设改革,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已全部实现‘三个一’查验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下旬,满洲里口岸将率先在全国延边口岸启动‘单一窗口’(既企业仅需要填制一张表格就可以向不同的政府部门申报进出口业务),同时根据计划,预计明年在内蒙古其他口岸全面推广,届时,通关效率将被提升到全新高度。”

繁华的二连边民互市贸易区、忙碌的甘其毛都资源进口区、优美的阿尔山跨境旅游区……为了避免同质化发展问题,内蒙古综合考量各口岸资源优势,并实施差异化打造相关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各口岸功能布局:西部以策克、乌力吉、甘其毛都、满都拉口岸为重点,打造对蒙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加工和储备基地;中部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重点,打造集商贸流通、综合加工、国际物流、人文交往为一体的对蒙经济合作主示范区;东部以阿尔山、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为重点,打造对蒙跨境旅游和生态产业合作区;东北以满洲里、黑山头、室韦口岸为重点,打造集商贸流通、综合加工、国际物流、跨境旅游、人文交往为一体的对俄经济合作主示范区。

通过不懈努力,内蒙古口岸经济正迈向中高端。据统计,在双边贸易领域,内蒙古对蒙古国贸易额占全国对蒙贸易额的50%以上,2015年对俄蒙双边贸易额达到59.6亿美元。而在双向投资方面,仅2015年,内蒙古投资蒙古国项目达4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77亿美元,投资领领域从原有的建筑承包、矿产资源勘探,逐步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餐饮、商贸领域。

相信未来,随着内蒙古口岸经济持续发展,中蒙俄欧将产生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红利。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