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亿元,这是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今后一段时期4个旅游项目的投资总额,四个项目列入了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重大建设项目表和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
加大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现代大型综合旅游公园,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这是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思路。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昆明旅游品牌已经声名在外。在旅游度假区中,一个个特色旅游项目也正得到强力推动,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不断得到深挖。不过,结合旅游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各旅游度假区也在不断探索行业优化升级的路径。
单从配套设施来看,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昆明风光国旅总经理朱伯威介绍:“云南的游客中,87%以上为地接游客,云南旅游经济有87%左右都是地接市场。特别是对一个景区景点来说,游客怎么实现吃住行娱购一条龙服务,相关的配套设施是否能跟上,都是一个衡量的标准。景区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和分析,去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
在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云南民族村,目前正在开展老村寨的修缮,全面提升改造旅游公厕,云南民族村党委副书记张立介绍,下一步,将在少数民族原始村落的基础上,展开一些民族特色的接待、餐饮、文化、娱乐等项目,探索大民族村的发展模式。
以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为例,该区正在加大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生态、温泉、文化等养生养老资源,引进和发展大型综合旅游公园,切实解决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既要打造一批高端旅游精品,也要推出更多适合各类客户群的大众旅游产品。
今年9月15日中秋节,云南民族村迎来了6830人次游客。而就在一周前,9月8日召开的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再往前一周,9月2日,昆明荣获“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产业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昆明市各旅游度假区、园区也谋事而动,立足自身的优势资源,谋划转型发展之路。在石林台创园,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和闲观光旅游的资源整合,正在形成新的旅游品牌,在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对阳宗海的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正在有序推进,周边的旅游开发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少数民族风情”和“康体休闲度假”两大特色品牌效应不断得到巩固提升。
接下来,随着沪昆高铁、南昆高铁等的逐步通车,昆明旅游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下,昆明市旅游园区将迈上提档加速、升级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