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谋划内贸流通城乡一体

【发布时间:2016/7/29】  【来源:】  【点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不断创新模式,让市民买得方便、吃得放心。”李克强总理指出。

4月26日,李克强在蓉考察了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公益性菜市场项目——益民菜市东苑店。

成都市商务委主任郭启舟就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情况,特别是“互联网+城乡流通”创新体系主要做法进行了汇报。

李克强总理听取汇报后强调:一要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二是保障食品安全,三要保障低保及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5年7月29日,成都成为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9个城市之一。

作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大型中心城市,《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确立了以“城乡流通一体化”为主线,着力在完善城乡流通设施制度供给、畅通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创新城乡流通管理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探索突破。

围绕“城乡流通一体化”这条主线,成都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商贸流通转型发展的需要,根据试点方案及工作推进会的要求,各部门积极落实责任,并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纳入公建配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筹建大数据管理局、农村电商发展、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等40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紧扣主题,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流通设施制度供给、畅通城乡一体双向流通网络、改善城乡一体内贸流通治理机制等三方面的相关试点任务,并加以总结提炼,系统集成经验模式。

据悉,成都在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城市共同配送、综合行政执法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一体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三分离、两分开的公益性菜市场投建管营机制”、“三统一体物流共同配送机制”三个案例。

成都市抓住当前城乡流通发展中的重要症结和矛盾,特别是在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城乡流通效率明显提高,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进一步打通。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中期座谈会精神,突出问题导向,补足短板,把着力点进一步聚焦在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确保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公益性菜市场成综合试点“试金石”

改革成果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市民关心的菜篮子问题,是试点内容之一。成都市以公益性菜市场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建管机制,成为成都内贸流通改革试点是否成功的一块“试金石”。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为解决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大、盈利少、回报周期长、私人资本不愿介入的问题,成都市依托公益性菜市场,探索建立了“三分离、两分开”投建管运机制,即投资、建设和管理相分离,管理和经营相分开,充分发挥“惠民抓手”的作用,为全国探索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成都市的做法是政府全额投资公益性菜市场,建成后无偿移交至国有企业,由其实施统一运营管理。由此,公益性菜市场实现了政府投资、国有平台公司建设、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三分离”模式。

投入运营的公益性菜市场,由国有企业统一实行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管理。同时,国有企业通过自主制定招商管理办法,引进蔬菜生产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经营户进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体制外实现了管理与经营“两分开”。

截至2015年底,成都市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建成35个益民菜市场和85个便民菜店。其中,具有超市化购物环境的新模式菜店17家,年交易额约5亿元,为近百万市民提供生鲜菜篮子服务。

有了终端市场还不行,负责公益性菜市场经营管理的国有企业向价值链两头延伸,打造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企业与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达成协议,进行直供直销,大大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推动大宗蔬菜价格能够低于周边市场10%左右,较好地发挥了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作用。”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发力共同配送和一体化执法

公益性菜市场只是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一个例子。“成都市通过对内贸流通现状的深入分析,解析矛盾,有的放矢,强力推进。”成都市商务委负责人说。

在“城乡流通一体化”这条主线的引领下,成都市一方面探索形成城乡双向流通网络,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畅通工业品下乡渠道和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餐桌的农产品进城渠道。另一方面,成都构建了“互联网+城乡流通”创新体系,通过推动电商创新立法、电商试点示范、“互联网+农业生产资料”、“互联网+配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在利用电商提升城乡流通效率的背景下,成都市积极探索创新城乡社区便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创新城乡一体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创新城乡一体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形成的三个案例,除了公益性菜市场,另外两个就是“物流共同配送机制”和“城乡一体综合行政执法机制”。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成都市探索出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三统一”城乡一体物流共同配送机制。这个机制统一提供城乡共同配送车辆动态监测服务,在城区先期建成了便捷高效、服务规范、低碳环保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约20%。

“下一步,成都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重补长农村流通短板,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农村消费市场、农资配送和农村电商等,全力畅通城乡一体双向流通网络,着力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加快实现内贸流通体系城乡一体化。”成都市商务委负责人说。

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执法缺位等现象,不利于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探索创新城乡一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就摆在了成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者的案头。

试点开始后,成都在彭州市、武侯区、成华区、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等6个市(县、区)开展试点,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横向到边”是将多个部门的执法职能整合,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纵向到底”是在乡镇设立执法中队,形成“一支队伍管全部”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

以彭州市酒类经销商举报餐馆涉嫌卖假酒为例,综合执法后,经销商只需通过举报受理中心,花费不到半小时,执法人员就查封、扣押了涉嫌假酒。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在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将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研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标准、模式和项目、点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经验”。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