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高超报道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和MNI指数6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1.5%至115.9。分析认为,由于中国政府面临宽松政策效力递减,消费者信心近几个月来波动较大,广义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仍然维持在2015年底的低点。但第二季度的平均值从第一季度平均值114.8升至116.0,这是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MNI指数首席经济学家菲力浦·乌格罗在评论该数据时表示,“6月份构成广义指数的各分项多数都有上升,同时第二季度的指数表现比第一季良好,这意味着刺激的政策有一些效应。不过,消费者的情绪对房地产持续降温与消费者储蓄偏好选项在近几个月倾向更加保守,因此存在的风险仍然巨大”。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修·哈桑则认为,虽然广义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良好表现未令人特别振奋,同时楼市与储蓄行为有些疲软的信号,不过6月份调查结果显示有一些分项指数仍然有亮点。“特别是就业前景改善可能会是一个刺激经济动能的因素。如果持续担心工作不保,消费者通常会搁置主要财务或消费计划。反之,如果这些担心开始减少,先前刻意被压抑的需求就会被释放出来,因此会为实体经济注入一股强大的动能。虽然6月份的就业前景分项表现是否足够充分能否驱动类似的经济提升仍有待观察,但这绝对是一个正面的发展。”
数据显示,构成广义消费者信心指数的5大分项中4个较5月分攀升,其中衡量家庭经济状况分项指数表现最好。未来5年商业状况预期是唯一在6月份下跌的分项。
在5月份下跌后,6月份个人经济状况指数月率上升3.3%至107.7,同时个人经济状况预期分项月率升2.8%至116.0。家庭经济状况在2014年对疲弱的经济情势呈现高度的敏感性,虽然6月有所回升,不过仍然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浮动。
同时,家庭经济状况下滑压力上升导致储蓄与投资偏好更加保守。作为储蓄最明智投向场所的主要选择,受访者表示银行存款占比达60.9%,创下两年来最高,房地产选项位居次席。理财产品选项从去年11月份的24.8%下降至6月份的8.9%,这是自调查发布之日起有史以来的最低。
6月份调查受访者对商业环境评估看法仍然稳固,商业现状分项指数月率上升4.9%至111.1,是2014年5月以来最高。由于这个分项指数与经济活动有高度的关联性,这也许可以被看作最清楚的证据,先前出台的宽松政策开始出现一些成效。与这个结果有一致性的表现是受访者大幅上修就业前景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官方发布的房地产数据复苏看起来仍然有问题,消费者对购房意愿与房价前景的乐观情绪减弱,6月份地产投资指数月率略跌0.7%,创2014年4月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