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日,商务部在京召开全国商务系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专题工作会议,各地商务厅局相关负责人交流学习了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就下一步外贸政策落实的重点工作做了交流。
改善外贸环境 政策落实是关键
近年来,从国务院到商务部再到地方均出台了不少外贸稳增长政策。在第119届广交会举行期间,不少参展企业反映,在政策指引下,通关速度、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确有了不少改进,减轻了外贸企业负担,方便了外贸企业接单。然而,与国务院出台的外贸政策和企业期盼相对照,外贸政策的落实仍有待加强,外贸环境仍有改善的空间。
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是企业代表和地方商务厅局相关人士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尽管有些地方已经缩短了出口退税办理时间,但仍存在退税不便利的问题。部分商务厅局相关人士表示,出口退税的函调需出口企业逐笔办理,且需供货企业及其主管税务机关核实,降低了办事效率,延长了退税时间。目前,有些地方甚至还在办理去年年底的出口退税。希望进一步推广电子化函调,优化函调流程。
陕西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经理反映,由于当地出口企业数量较少,出口退税往往要积攒2~3个月才能发放,公司为了周转资金,经常拖欠员工工资。还有业内人士反映,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出口退税较难,不少企业期待加快出口退税“免征免退”等改革,在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的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表示,出口退税至少存在三大弊端,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亟待改进:一是出口退税率调整忽高忽低,企业难以适应;二是未能按国际惯例对出口企业进行全额退税,出口退税比例偏低;三是从审批到退税的时间较长,退税资金长期被无偿占用。
业内人士透露,未来我国还需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和国外参展补贴等方面着力,通过“组合拳”改善外贸环境,促进外贸回稳向好。
落实政策要在“协调”上下功夫
在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国务院密集出台了稳外贸政策。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助力外贸企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商务系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专题工作会议上,来自各省市的商务厅局负责人均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27号文)和此次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外贸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要贯彻落实好27号文,需在“协调”二字上狠下功夫。
北京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7号文的内容并不长,但14条具体举措的含金量非常高,具体落实需要进一步制定细则。
厦门等地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建议,27号文的落实涉及20多个部门,细则的制定应当先由相关部委进行协调,理顺举措后,地方商务厅局才能进行落实。
大连等地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贸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且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政策落实时既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也需要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进行协调,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区别对待。
分析人士认为,同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目前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出口产品覆盖领域广,单一政策已无法适应所有省市区县和所有企业,应注重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细则,依靠差异化政策推动我国外贸回稳向好。
除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外,外贸政策的落实还离不开政策之间的协调。福建等地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贸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还需健全配套细则。那些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的政策如同空架子,难以落实。“有些政策落实到省里,但没有相关文件的支持,也无法批复落实。”山东商务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宁波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虽是外贸政策落实年,但仍有不少企业对政策并不了解,建议通过向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文件汇编和解读等方式,加强外贸政策的宣传贯彻,做好政府和企业的协调。
综合施策留住加工贸易的根
“以前是我们去美国招商,现在美国来东莞招商。”5月初,美国田纳西州州长比尔·哈斯拉姆和州经济发展部长兰迪·博伊德一行来到东莞招商引资。在成功吸引唯美集团赴美投资而举办的专场答谢会上,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发出了如此慨叹。
唯美集团赴美投资既是中企“走出去”的又一案例,又是值得关注的产业转移现象。目前,缅甸、柬埔寨乃至美国这样的经济体都已开出优惠条件,加速吸引包括加工贸易在内的中企投资。
如美国南加州在15年前就已专注于吸引中国投资,在高纬环球列出的2008年~2014年中国投资最多的美国十大州榜单上排名第二。当地拥有土地、能源和棉花等成本优势,现代化的查尔斯顿港口、良好的道路体系、愿意提供税收优惠的州政府,以及对外国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国毛线、塑料和化工企业,乃至沃尔沃汽车也在当地投资。仅在2015年,当地已同10家中国公司达成了合作。
美国南加州仅是个案。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抛出了土地、关税等优惠政策的橄榄枝,吸引中企投资。如果中企整体外迁,将加剧中国产业转移,对投资、外贸和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一旦转移,体现在外贸数据下降上就比较快。”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此前曾表示,希望我国东部地区转移的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能够转向中西部地区,向境外的转移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把根留住。
《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并提出了相应政策。要把加工贸易的根留住,亟须重新认识加工贸易,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
山东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全国商务系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专题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地加贸产业转移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甚至部分轮胎和化工等中高端加贸企业也转移到了缅甸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应当引起重视,搞得不好很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
不少商务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完善加贸发展的政策亟待落实到位。比如,虽已出台土地等方面政策文件,但还欠缺具体实施细则,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政策虽然将审批权从部委下放到省厅,但省一级单位未获得相关文件支持,有些手续难以审批,因此有些制度改革之后需进一步理顺。
业内人士表示,加工贸易转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有中国加贸传统优势渐失的原因,又有外国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招商引资等原因,留住加工贸易的根需要应对全球性营商环境的竞争,需在关税、投资环境、成本、劳动力培训等方面综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