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融结合 助力国际基建发展

【发布时间:2016/4/22】  【来源:】  【点击:

4月19日,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表示,高峰论坛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主题为“创新产融合作助力基础设施发展”,将于6月2~3日在澳门举办;由商务部主办的第二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将与本届高峰论坛同期同地举行。届时,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副部长级以上政府官员、多边开发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承包商、工程装备及产业链企业的代表一千余人出席本届论坛。

主题鲜明 契合行业热点

在当今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中,融资问题是各方最紧迫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将金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以推动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一直是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努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方向。

房秋晨谈到,本届论坛以“创新产融合作 助力基础设施发展”为主题,邀请项目所在国主管部门、国际金融机构、同行业组织、国际承包商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参会,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产融创新合作为国际基建合作带来的机遇等话题,契合当前行业的热点和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2014的 G20峰会和2015年B20峰会上,参会各方就进一步促进政府、私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系统,完善国际投融资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等事项达成共识。同时,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承包商也在积极寻求互利共赢的产融合作新模式。世界银行与多方合作机构共同启动了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通过多边金融合作、联合融资和股权参与等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和融资产品,推动发展中国家复杂基建项目的实施。部分大型国际承包商也借助产融结合,大力推动BOT、PPP等投融资模式,积极开展海外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投资业务,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动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的金融合作平台,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工程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产融合作的新模式。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顶层设计,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增长较快,重点项目亮点突出。今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0.9亿美元,同比增长55.4%,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中国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良好业绩。2015年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其中高铁、电力等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比如:印尼雅万高铁、土耳其东西高铁,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项目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和基础,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合作效率,符合各国的基本利益。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验丰富,装备制造能力强,产品服务性价比高,可以与各国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盈。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5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到2030年,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预计需要57万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成为合作的热点。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62.1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758份,新签合同额250.9亿美元,占比55.4%,同比增长67.8%。韩勇特别强调在支持非洲三网一化的工作中,铁路网、公路网和航空网和工业化方面,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了37.8亿美金融资,支持了包括多哥机场飞行区改造项目,津巴布韦火电站项目,坦桑尼亚输变电系统等项目,促进了非洲国家跨国跨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形式创新 突出年度特色

论坛组委会对今年的会议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创新调整,房秋晨介绍,经过6年的发展,高峰论坛的规模和层次逐渐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论坛举办不仅搭建了国际基础设施领域交流与合作平台,也务实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各方互利共赢。高峰论坛将提高会议品质,突出年度特色。

一是紧扣主题,关注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将通过主题论坛一——“现状与未来:探索产融合作的新模式、新机遇”和平行论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基础设施融资创新与商业模式转变”两场活动,邀请相关国家基建部长、金融机构、国际承包商和专业机构的高管围绕创新产融合作新模式、各国产融合作实践的经验和典范、产融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二是关注重点区域和国别基础设施合作。本届论坛将继续举办由商务部主办的第二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本届论坛为充分发挥澳门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平台作用,还将举办“中国——葡语国家金融及国际产能合作高层研讨会”;举办“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的双边基础设施合作”、“中英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两场平行论坛,重点关注发达国别市场。

三是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举办“风险与利益的博弈——PPP业务中的投融资架构筹划”分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国际咨询机构和ENR250国际承包商企业高管就如何建立科学的PPP业务投融资体系和进行项目风险管控等话题进行研讨,解析经典案例,分享成功经验。“中国与韩国国际承包商合作圆桌会”则邀请两国具有代表性国际承包商高管与会,就如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携手开拓国际市场进行探讨。本届论坛还将继续举办“中外基建部长对话会”,中国企业家将与国外基建部长直接对话,就如何构建良性的投融资生态系统、增强互信和消除贸易壁垒等话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四是举办项目推介对接会,务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高峰论坛将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推介对接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推介对接会”两场活动,邀请上述热点国别市场的项目业主从战略规划、产业对接、投资政策等多个方面与国际投资商、承包商进行展示和对接。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于晓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高峰论坛经过6年发展已成为国际业界交流沟通、互利合作的平台,通过论坛举办已经使国际业界加深了对中国承包商的信任,提升了中国承包商的整体形象,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本届论坛呈现四大亮点。

第一,关注产能合作,搭建国际平台,论坛以创新产融合作,助力基础设施发展为主题,关注基础设施合作中的投融资问题。

第二,内容丰富,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本届论坛通过举办第二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推介对接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对接会以及中国金融及国际产能合作高层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第三,关注高端市场,推动英国和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合作。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探索以投资和运营相结合的建银一体化方式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业务范围,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届论坛组织了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双边基础合作,中英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中国与韩国国际承包商合作圆桌会3场活动,重点关注中英、中澳、中韩区域基础设施合作的机遇。就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各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进行探讨。

第四,打造论坛展览综合对接服务平台。高峰论坛注重实效,突出商务的作用,把论坛、项目、对接融为一体,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一是项目对接与商务会谈完整结合;二是部长对话与项目对接相互融合;三是展览展示与配套活动配合,相关产业链各方促进各方互利合作。

中拉合作 机遇空间广阔

“中国和拉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极强,经贸合作前景很广”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江山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虽然近期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地理等因素影响,部分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但整体上讲拉美投资环境仍比较稳定,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大型装备制造技术的需求仍然在增长,而中国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为中拉双方的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第二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由商务部主办,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承办,每年举办一届,与国际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同步在澳门举行。

中国在拉美投资不断增长。近年来,中拉相互投资业绩凸显,特别是中国对拉美投资已成为中拉经贸合作的亮点,以贸易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已成为中拉双方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拉美地区各类直接投资存量已达106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各类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2%;去年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投资214亿美元,同比增长67%。

江山表示,中国在拉美地区承包工程合作工作顺利推进,拉美地区基础设施需求巨大,是开展国际承包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在拉美地区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1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45亿美元,其中2015年中国在拉美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近期,中国在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改造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站、一期输电线路等项目顺利推进。同时中国企业还先后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签约了公私合营项目,都是PPP项目,实现了中国在拉美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的新突破。

中拉基础设施贷款、中拉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等新型融资平台的设立,更为双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共同构建中拉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新未来”,中拉论坛将举办一场主题论坛,还将结合中国市场企业分布和开拓方向,举办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合作项目推介对接会,要求拉美基础项目业主现场向承包商、投资商展示和介绍最新基建计划和项目,实现项目业主与广大承包商、投资商的有效对接。同时根据筹备过程中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还会为部分组织量身定制商务活动,高峰论坛议程也向拉美嘉宾开放。

目前,第二届中拉论坛筹备进展顺利。江山说:“我们已向中央、地方、商务部门、拉美国家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工程企业和产业相关企业发出了邀请,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截至日前,从国外方面来看,已有来自巴西、阿根廷等8个拉美加勒比地区国家的13位副部级以上官员确认参会意向,其它组织的筹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展。”

江山相信在中拉各界共同努力下,本届论坛将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和产能领域互利合作,推动更多项目成功落地,促进中拉经贸关系再上新的台阶。

筹备顺利 业内积极响应

目前,高峰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邀请和报名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国际业界的积极响应。房秋晨欣喜的谈到,截至4月18日,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副部长级以上政府官员响应参加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