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凤口岸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部,位于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之间,东邻潞西,南连瑞丽,北接梁河、盈江,距州府芒市129公里,距省府856公里,边境线长50.899公里,无天然屏障。主要口岸通道拉影、拉勐,距缅甸北部重镇八莫93公里,自古就是中缅贸易的集散地。
地理位置
史料记载 据史料记载,20世纪20年代拉影通道就有棉纱、布匹、黄丝、硫磺、杂货进出口缅甸,并周转其他国家,英国人修通八莫至雷基的公路后即为早期的章八公路。章凤口岸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立足缅甸,由八莫南下经水路可直达仰光出海,北上经水路、公路可达密支那,并可经公路与印度交往。八莫港辐射面广、集疏能力大,大宗货物由八莫中转,经伊洛瓦底江水运可进出仰光港或沿途各港口,是我省西南地区走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国有充足的出口商品,而缅甸及东南亚各国资源极为丰富,在进出口贸易中有极强的互补性。
历史沿革
1991年8月10日,章凤口岸确定为国家二类口岸,为了畅通口岸,扩大进出口贸易,1992年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克服各种困难修复中断了30多年的章凤至八莫公路,次年全线通车,突破了人背马驮的贸易历史。1998年8月23日缅政府将雷基(洋人街)升格为国家级口岸,同时设立雷基市。2002年缅甸扩大开放,大力开发克钦邦第二特区迈扎央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活跃了中缅贸易。口岸的开通和对接,使章凤口岸成为中缅两国继畹町、瑞丽口岸之后的第三个陆路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两国边民自古以来的贸易往来历史,使章凤口岸在对缅贸易和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今发展
章凤口岸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前沿港",自古以来就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蜀身毒道"即"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点门户,有"贡道"、"官道"之称,1991年8月10日,省府批准章凤口岸为国家二类(省级)口岸。如今,口岸联检楼、货场及查验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一直保持较好增长,形成了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水联运"通道,与缅甸、印度、孟加拉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十一五"期间章凤口岸已被列为国家口岸发展规划二类转一类开放口岸。
章凤口岸贸易辐射面广。章凤口岸对接缅甸雷基国家级口岸。1998年8月23日缅甸政府根据中缅双边协议确定雷基(洋人街)为国家级口岸,同时设立雷基市。雷基市距缅甸北部交通枢纽、"陆水联运"港口、商品集贸重镇八莫市92公里。从章凤口岸到达八莫后,南下经伊洛瓦底江水运可进出皎漂、仰光等沿途港口,直通东南亚、南亚、东非等世界各地;北上经水路、公路可直达密支那,并可经陆路直达印度雷多口岸。
章凤口岸贸易增长迅速。随着口岸的交通、通讯、能源及生产、生活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推进,章凤口岸发展态势日益喜人。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10年章凤口岸仍然实现进出口总值、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境车辆、进出境人员的增长,分别增长73.5%、58.8%、81.2%和20.9%。
章凤口岸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口岸的不断发展,章凤口岸在保持过去以出口针纺织品、棉纱、毛毯、日用百货、小五金、家用电器,进口藤条、木材、硅化石、玉石、农副土特及海产品、西瓜、荔枝等商品的基础上,新增有大型水利、电力、农业机械、制糖设备、化肥生产设备等从章凤口岸出口到了缅北地区。本地外向型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进出口额大幅上升,在本县备案登记的边贸企业已经达到62户,进出口实绩明显的企业共有10户。
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章凤口岸新建联检楼占地面积6572平方米,建筑面积2772平方,概算投资877.53万元,预计2011年2月竣工;新建口岸配套查验货场占地面积21334平方米,建筑面积5040.05平方米,室外硬化面积31209.17平方米,概算投资1899.39万元,预计2011年6月竣工。章凤口岸已具备国家一类口岸开放条件,升格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指日可待。
章凤口岸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谐周边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中缅互信合作关系的快速提升,章凤口岸迎来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章凤口岸各相关部门将认真做好中长期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在口岸贸工、贸农、贸旅等方面群策群力,倾力共推口岸贸易发展,加快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